香港電子業商會會董接受「鏡新聞」工業家訪問

香港電子業商會會董接受「鏡新聞」工業家訪問

鏡新聞在2020年8月25日邀請了香港電子業商會會長吳自豪博士、副會長蘇永強先生及香港表廠商會首席名譽會長林偉雄先生就「疫情中的營商環境」作交流,希望透過業界的聲音,期盼特區政府推出多項穩企業、保就業措施,同時希望盡快恢復通關,幫助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。以下是節錄自鏡聞編輯所撰寫的訪問內容。

盼政府能盡快安排兩地人員通關
吳自豪:疫情下香港大部份企業受到重創,當中零售、餐飲、旅遊等行業影響最大。電子業產品出口佔香港七成,是最大出口行業。在疫情與中美貿易戰雙重夾擊下,業界訂單受到影響,所以業界急須調整市場策略,以及開拓新興市場。在新的業務方面,商會着意在不同領域推廣新的發展,在人工智能、先進製造、微電子生態圈、產品安全與可靠性等方面都加速發展。因為電子業與其他生產工業一樣,大部份生產基地都在內地,尤其是廣東省,疫情下內地與香港人員交流大受限制,當務之急是希望政府安排兩地人員通關,這是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
林偉雄:香港的鐘錶在世界享負成名,擁執牛耳之位,產量全球第一,出口貨值全球第二。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,行業備受打擊。鐘錶工廠及生產基地在長珠三角,但疫情下香港同事很難回內地工廠,希望在廣東省與特區政府的協調下,可讓香港的投資者、企業高管可盡快回內地工廠管理生產。疫情之下鐘錶業大受重創,很多間大規模的生產商接二連三的倒閉,令鐘錶出口業嚴重受到打擊,因為龍頭企業生產線倒閉而引致下游配件供應商生意也受到威脅,面臨倒閉,這形象也將陸續浮現,相信疫情不會2至3個月內消失。疫情不只困繞着香港及內地企業的營商環境,因為香港的鐘錶產品銷售至全世界,如歐美、巴西、印度等市場都被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影響,我個人觀察會有一半或以上的出口受到新冠肺炎所拖累,導致工廠生產至出口下跌額達五成以上。

加強大灣區及加強海外市場推廣
蘇永強:多謝吳會長及林會長向大家分享疫情下的環境。大家都知道疫情由2月至今已持續大半年的時間,在緊接着的9月至11月都不宜樂觀,特區政府過去已就疫情推出一系列穩住經濟的措施,但是否要推出更多抗疫援助措施。請問您們認為特區政府應如何加強對業界的支援,才能讓大家度過難關?

吳自豪:我們從事的電子業是高科技工業,在疫情下打亂了電子業接單的節奏,我們要加大科技攻關力量,要在市場推廣與科技創新上加大力量。在市場方面,香港是大灣區內創新科技中心,可與大灣區內各省市政府加強聯繫,把創新科技帶到大灣區,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互聯互通。除了香港貿易發展局重啟海外市場推廣工作外,香港亦可加強香港「一帶一路」國家,以及東盟十國之間的貿易互動,讓特區政府可與業界一起共度難關。

「還息不還本」紓緩中小企資金壓力
林偉雄:鐘錶行業很倚靠內地市場,希望特區政府能與廣東省有關部門協調,早日恢復通關,讓港廠可早日回到內地工廠視察。在財政方面,疫情導致企業資金嚴重受阻,建議特區政府可從多方面幫助企業,度過難關:一、「保就業」補貼計劃可繼續延續多六個月,讓業界可繼續觀望,「守得雲開見月明」;第二、在企業貸款及私人貸款方面,雖然很多本港廠商在早年已有買下物業,但在疫情下不夠現金營運企業,希望在經濟前景不明朗下,金管局可增加貿易融資額度,給予企業可繼續營運。在利息方面,傳統方式「還息又還本」會令資金運作大打折扣,本港銀行最好推出「還息不還本」的計劃,或可仿效加拿大給予供樓人士六個月免息還款。現在企業借貸比例很低,槓桿比例不夠三成,希望銀行金融機構能加強對中小企的信貸支援。現在中小企的「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」,有關公司可申請用作繳交租金和支付員工薪金,可以達六個月,之後便要還息加還本。延遲償還本金期安排,讓企業可申請先償還貸款利息,暫時無需償還本金。這可令企業可持久發展,甚至起死回生。否則企業在資金壓力下,很難維持經營。

蘇永強:我本人除了是鏡報副董事長外,也是香港電子業商會副會長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,白手興家四十多年,未見過這百年一遇的疫情,雖然這場疫情的仗不易打下去,但大家也一直相互支持着,盼望疫情終一天可過去。希望透過今天的交流,中央政府、特區政府、業界與香港市民可齊心合力,化解恩怨能攜手一起,回復昔日的香港。疫情下,香港街道人跡罕至,百業凋零。所以我們必須同心,排除萬難,香港明天必會更加美好。

如欲觀看詳盡訪問內容,歡迎大家到https://youtu.be/-Jqg-U8WllE觀看相關視頻。
資料來源:鏡報網

Leave A Comment

Create your account